今天是2023年6月26日。1965年6月26日这一天,毛主席提出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六二六”医疗改革指示。让我们跟随本期“历史上的今天”四史学习特别活动,一起走进“六二六”指示背后的故事。
“六二六”源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人民公社为中心形成的三级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网,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保障农村群众健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却批评卫生部,只给占全国15%的城市人口服务,而且主要是为干部服务,广大农民得不到医药。这似乎与建国初期即确立的“面向工农兵”的卫生工作方针不符,也与此时农村卫生面貌的巨大变化相悖。
简介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在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因为这一指示是6月26日发出的,因此又被称为“六二六”指示。该指示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医疗系统的现实意义
1965年,新中国已经在城市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在毛泽东眼里,医疗卫生不仅仅是一般的民生工作,而是关系到党的宗旨和执政方向的重大问题。
在发表“六二六”指示之后,他又亲自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和赤脚医生的培养。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民健康状况大幅度跃升。一是平均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增加到了1978年的68岁,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远远超过我国经济水平的排名。二是初生婴儿死亡率从250‰下降到1981年的低于50‰。三是很多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霍乱、性病等得到较彻底的消除。
毛泽东的医疗卫生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医疗卫生领域,而是把医疗卫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待,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往后的医疗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新形势和新的技术条件下,这一路线也有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指出,面对这一次新冠状肺炎的严峻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彰显。
一是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保障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患者及家庭的医疗负担,充分发挥了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二是明确将在疫情防控中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新冠肺炎或由此导致死亡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认定为工伤,保障其合法权益。三是采取一系列社会救助措施及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相关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通过加强对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保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五是社会组织积极行动,慈善事业助力疫情防控。
由此看来,626指示对于当今形势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及疫情下催化的医疗信息化发展之路仍有借鉴意义及深远影响。
对当今民生建设的思考
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欢庆之年。“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原自毛主席提出,至今已走过70余载,而民生工程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代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望这些年祖国与我们的风雨同舟,砥砺前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重点关心弱势群体。
为确保困难群体“老有所养,衣食无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社会医疗保险日益完善,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两免一补”的政策(免教科费、学杂费,补生活费)不断落实。为落实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速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等……
今年是六二六指示的第55个年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我国民生工程浩浩然然走过的数十个年头,这些年我国已取得斐然成就,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务实保障,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断奋斗。55个年头筚路蓝缕,55个年头风雨同舟,55个年头砥砺前行,55个年头春华秋实,历史我们已然造就,未来仍需我们不断书写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